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分子式C7H5BrO2。分子量201.03。針狀晶體。熔點155℃。可溶于乙醇、乙醚,微溶于水。與氫氧化鉀熔融生成間羥基苯甲酸。制法:由苯甲酸直接溴化而得。用途:作有機合成試劑。
間溴苯甲酸是一類非常重要的化工中間體,它們廣泛應用于分析檢測(化學試劑)、有機合成和制藥中間體(抗風濕藥酮基布洛芬等)、塑料工業的固化加速劑和防火添加劑以及照相材料的粘結劑。
間溴苯甲酸的環保制備方法,具體包括如下制備步驟:
(1)反應裝置為帶有冷凝管、溫度計和兩個滴液漏斗的2000ml四口圓底燒瓶;在反應裝置中加入苯甲酸鈉(1mol)和300ml的磷酸鹽緩沖溶液,進行超聲溶解;
(2)之后再加入溴化鈉(1mol),并進行超聲波“攪拌”混合均勻,超聲波“攪拌”將避免產品析出造成包夾不利于反應的弊病;
(3)將反應裝置中的溶液升溫至40℃并維持,超聲下滴入6%的亞氯酸鈉溶液(1.03mol),亞氯酸鈉氧化溴離子瞬間生成高活性、原子溴并立即和苯甲酸鈉反應,此外,適時少量滴加5%的稀鹽酸以使緩沖體系中的PH值保持在5;
(4)投料完畢后,保溫1小時,之后再升溫至60℃,并保溫陳化1小時;
(5)在緩沖體系中添加稀鹽酸以調節PH值至3,冷卻至-5℃,經靜置、過濾后,得粗品,轉化率為93.5%(以苯甲酸計);
(6)粗品經重結晶,過濾干燥得到間溴苯甲酸,含量為98.5%,收率為84%(以苯甲酸鈉計),無間氯苯甲酸檢出;
(7)在濾液中添加鹽酸酸化至PH值為1,冷卻,回收未反應的苯甲酸,回收率為0.04摩爾。
酮洛芬(Ketoprofen,KP)又名酮基布洛芬、苯酮苯丙酸、優布芬、優洛芬或Profenid,化學名為α-甲基-3-苯甲酰基苯乙酸〔2-(3-Benzoylphenyl)propanoicacid[CAS:22071-15-4]〕,是由法國Rhone-Poulenc公司化學家Farge、Messer和Moutounier于1967年開發的優良的2-芳基丙酸類非甾體抗炎鎮痛藥物。一種酮洛芬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3-溴二苯甲酮(1)的合成:
以間溴苯甲酸與苯為原料,經酰氯化,付克酰基化反應合成(1),所用的催化劑為三氯化鋁,溶劑選擇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石油醚,乙醚,氯仿,二硫化碳或者硝基苯:
步驟2、2-(3-溴苯基)-2-苯基-1,3-二氧戊烷(2)的合成:
上述(1)與乙二醇在非極性溶劑中經酸催化合成(2),所用催化劑為對甲苯磺酸,溶劑選擇甲苯:
步驟3、2-(3-(2-丙醇)苯基)-2-苯基-1,3-二氧戊烷(3)的合成:
上述(2)在無水四氫呋喃中與Mg反應制備格氏試劑,然后低溫下滴加環氧丙烷合成中間體3:
步驟4、酮洛芬(4)的合成:
在堿性條件下,上述(3)經tempo/NaClO/NaBr體系氧化,最后在酸性條件下脫保護得到酮洛芬(4)
[1]化合物詞典
[2]CN201510452982.2一種間溴苯甲酸的環保制備方法
[3][中國發明]CN201611114385.X一種酮洛芬的制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