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二氯喹啉酸
毒性
產品特點
適用范圍
使用方法
注意事項
防治稻田稗草的常用除草劑
藥害
緩解二氯喹啉酸等多種除草劑藥害的有效藥劑
英文通用名 quinclorac
其他名稱 快殺稗,殺稗凈,克稗星,Facet,BAS-51406-H。
二氯喹啉酸屬低毒除草劑。大鼠急性經口LD502680毫克/公斤,大鼠經性經皮LD50>2000毫克/公斤。急性吸入LC50 (4小時) >5.2毫克/升,魚、蜜蜂無毒。
劑型 25%、50%可濕性粉劑。
二氯喹啉酸屬激素型喹啉羧酸類除草劑,雜草中毒癥狀與生長素類作用相似,主要用于防治稗草且適用期很長,1-7葉期均有效。水稻安全性好。
主要用于稻田防稗草。也可防治雨久花,田菁、水芹、鴨舌草、皂角。
使用方法
1.插秧田 稗草1-7葉期均可施用,畝用13.5-26克有效成分,噴霧,藥前將水排干,藥后放水回田,保持3-5cm水層。
2.直播田 秧苗2.5葉期以后施藥,用量同上。
1.土壤中殘留量較大,對后茬易產生藥害,后茬可種水稻、玉米、高粱。
2.茄科(煙草、馬鈴薯、辣椒等)、傘形花科(胡蘿卜、芹菜)、藜科(菠菜、甜菜)錦葵科、葫蘆科(各種瓜類)、豆科、菊科、旋花科作物對該藥敏感。
3.可與殺草丹、芐嘧磺隆、敵稗等混用。
二氯喹啉酸是防治稻田稗草的常用除草劑。該藥能被萌發的種子、根及葉片吸收,具有激素型除草劑的特點,與生長素類物質的作用癥狀相似。水稻的根部能將二氯喹啉酸分解,因而對水稻安全。二氯喹啉酸在水稻2葉期前使用,易產生藥害,表現為水稻分蘗期葉片披散,不分蘗,并產生蔥管狀葉。在水稻3葉期前,二氯喹啉酸每畝純藥用量不能超過25克(折合50%二氯喹啉酸可濕性粉劑50克)。過量使用二氯喹啉酸,或者噴霧不勻、重復施藥,易發生藥害,受害水稻葉色濃綠,分蘗發生慢,后期出現蔥管狀葉。藥害輕的秧苗,莖基部膨大,變硬、變脆,心葉變窄并扭曲成畸形。藥害癥狀一般在施藥后10~15天出現。
江都市樊川鎮一種田大戶的200畝直播稻在前期使用二氯喹啉酸加千金(10%氰氟草酯乳油)化除后,現在大面積出現葉色發暗、心葉卷曲等癥狀。據了解,田間施藥已有20天左右,施藥時水稻處于3~4葉期,每畝用50%二氯喹啉酸可濕性粉劑45克加千金50毫升,用彌霧泵噴藥(畝用水量不大),施藥后田間處于4~5葉期的千金子和稗草全部被殺滅,除草效果良好。現在水稻苗高已有30厘米,心葉卷曲。經記者指點,發現包裹在上部第二葉葉鞘內的心葉葉枕部位光滑,不像正常葉一樣有葉舌、葉耳,葉枕及其附近的葉鞘、葉片愈合生長成蔥管狀。據此,可以判斷水稻葉色變暗、心葉卷曲主要是由二氯喹啉酸藥害引起的。另據了解,這些稻田前一段時間一直處于水層管理狀態,田土很爛,近幾天發現田間水稻出現不良癥狀后才開始脫水,檢查發現水稻根系生長不良,黃根多,而且有黑根。目前田間水稻單株已有3~4個分蘗,莖蘗總數已超過夠穗苗數。
上述田塊在水稻3~4葉期每畝用50%二氯喹啉酸可濕性粉劑45克,用量不是太大,用藥后發生藥害,可能主要是因為施藥后田間持續保持水層,水稻根系長期處于缺氧狀態,生長不良,出現大量黃根和黑根,根系活力下降,施藥后進入水稻體內的二氯喹啉酸不能被及時降解,因而出現中毒癥狀。
首先要加強水肥管理,促進根系生長。目前田間水稻莖蘗總數已超過夠穗苗數,需要擱田控制高峰苗。通過擱田,偏干管理,增加土壤中的氧氣,有利于水稻根系生長和恢復。另外可以使用腐植酸鹽葉面肥和赤霉素等一些促進生長的植物生長調節劑促進秧苗恢復。其中赤霉素用量不能過大,每次純藥畝用量不宜超過0.2克,否則極易引起水稻躥高、徒長(這種情況在往年有較大面積發生),給后期管理帶來麻煩。
碧護(0.136%蕓苔.吲乙.赤霉酸可濕性粉劑)是緩解二氯喹啉酸等多種除草劑藥害的有效藥劑。該藥為多種植物生長調節劑的復配劑,含赤霉酸0.135%、吲哚乙酸0.00052%、蕓苔素內酯0.00031%,相對于赤霉素而言藥效比較平穩。對上述田塊,每畝用碧護3克加水噴霧,估計在5~7天內即能有效緩解藥害癥狀。中毒嚴重的地段,可以在第一次施用碧護后5~7天,再次每畝用碧護3克噴霧。
關鍵字:二氯喹啉酸,藥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