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自從二十世紀 30 年代第一個磺胺類藥物被用于臨床,磺胺類化合物作為一類抗菌藥物被廣泛研究和使用。 隨著磺酰胺類化合物發展,至今已經在原有磺酰胺的基礎上進行結構修飾,不僅限于抗菌作用,還發現了其具有其他多種生物活性。 其中 N- 磺?;量╊惢衔锞褪瞧渲芯哂辛己脩脻摿Φ囊活惢衔?。 本文針對N- 磺?;量╊惢衔锏暮铣煞椒ㄟM行綜述。1-(對甲苯磺?;?吡咯英文名稱:1-(p-Toluenesulfonyl)pyrrole,中文別名:N-對甲苯磺?;量?,CAS號:17639-64-4,分子式:C11H11NO2S,分子量:221.276,外觀與性狀:米色至淡棕色結晶粉末,密度:1.21,沸點:377.3ºC at 760 mmHg,熔點:98-102 °C。為常見的醫藥化工中間體。
N-取代磺酰基吡咯的合成方法較多。以吡咯為起始原料是合成 N-磺?;量╊惢衔锏膫鹘y方法[1]。以 1,4-丁二醇衍生物為原料,與甲磺酰氯反應,使得羥基變為更易離去的甲磺酸酯基,之后對甲苯磺酰胺為親核試劑,生成 N-對甲苯磺?;量╊惢衔?。分子內含有酯基的 N- 取代磺酰胺類化合物 Ru 催化劑和硅試劑作用下,合成 N- 磺酰基取代的吡咯類化合物。
圖1 N-對甲苯磺?;量┑暮铣煞磻?/p>
方法一、
將吡咯、DMAP、DIEA加入到三頸瓶中,用二氯甲烷攪拌溶解,冰水浴下緩慢滴加對甲苯磺酰氯的二氯甲烷溶液,滴畢,低溫條件下繼續攪拌2小時,薄層色譜檢測原料反應完全。 濃縮反應液,用乙酸乙酯溶解,水洗滌,水層用乙酸乙酯萃取,合并有機相,用飽和氯化鈉溶液洗滌,無水硫酸鈉干燥,抽濾,旋干濾液后經硅膠柱色譜分離純化,得到N-對甲苯磺?;量?。
方法二、
在反應器中依次加入磺酰胺(0.5 mmol),環醚(1mL),IPrAuCl (4 mol%)和 AgOTf (20 mol%),在 140 ℃封管反應 9~25 h,將反應液冷卻至室溫,加水 10 mL,用乙酸乙酯(5 mL×3)萃取,合并有機相,用飽和食鹽水洗,有機相用無水硫酸鈉干燥,旋蒸除去溶劑,剩余物經硅膠柱色譜分離,以乙酸乙酯∶石油醚(V∶V=3∶1)為洗脫劑,得到目標產物N-對甲苯磺酰基吡咯。
[1] Frederich, James H.; Harran, Patrick G.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13 , vol. 135, # 10 p. 3788 - 3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