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苯胺藍(水溶)(AinlinblueW.5.,AnB)曾用作酸堿指示劑,在生物學和醫學中用作神經組織、細胞質等的染色劑川,未見用作分析試劑的報道。試驗發現,在pH2.1的Brit-otoRoibnson緩沖介質存在的苯胺藍(水溶)溶液中加人BSA,溶液發生減色效應。可以作為蛋白質的吸光探針。在最佳反應條件下,苯胺藍(水溶)溶液的最大吸收峰在600nm,苯胺藍(水溶)與BSA相互作用形成復合物后,溶液發生減色,其最大吸收峰仍在600nm波長處,以試劑空白為參比時,在600nm波長處形成一波谷,在678nm波長處形成一波峰,波峰和波谷的吸光度絕對值均與BSA的濃度呈良好的線性關系,可用于蛋白質的定量測定。
苯胺藍(水溶)熒光染色法觀察匍匐翦股穎葉片組織
S1、進行藥品的配制;
S11、將福爾馬林10ml、乙酸3ml、50%的乙醇87ml、5ml甘油混合均勻,得FAA固定液;
S12、將無水乙醇與二甲苯以1:1的比例混合配制成1/2二甲苯;
S13、稱取0.1g苯胺藍(水溶)溶解于100ml濃度為0.07mol/L,pH=7的磷酸緩沖液中,得0.1%的苯胺藍(水溶)熒光染色劑。
S2、制作石蠟切片;
S21、用鋒利的刀片快速取下寬度約0.8mm的匍匐剪股穎葉片,將葉片切割成長度約5mm左右小段,放入青霉素小瓶中,加入步驟S11所得的FAA固定液,固定12h;
S22、經FAA固定后,依次置換15%、30%、50%、70%、85%乙醇中進行梯度脫水,各脫水20min,于95%乙醇中脫水30mim,無水乙醇中脫水兩次,各20min;然后依次置換1/2二甲苯、二甲苯進行透明,于1/2二甲苯中透明1h,二甲苯中透明兩次,每次30min,至材料完全透明為止;
S23、在裝有所得透明材料的青霉素小瓶中加碎蠟兩次,第一次加入與瓶中二甲苯等量的碎蠟,放入電熱鼓風干燥箱中溫度36℃保持1h至所加碎蠟完全融化后,加入瓶中液體一半的碎蠟,放入電熱鼓風干燥箱中調節溫度至36℃過夜后,調節溫度至42℃,置換50%石蠟保持1h后,溫度調至50℃,置換75%的石蠟保持30min后,調節溫度至60℃,依次置換純石蠟A、純石蠟B、純石蠟C各30min,然后采用TKY-BMB型石蠟包埋機進行包埋,一個蠟塊中一個材料,蠟塊的尺寸為:0.5cm×0.5cm×0.5cm,將包埋好的蠟塊冷卻后直接修塊,進行切片或保存到4℃冰箱備用;
S24、采用輪式手動切片機進行連續切片,厚度10μm;將HH-6數顯恒溫水浴鍋溫度調節至45℃,在500ml大燒杯加入蒸餾水放入水浴鍋中,將切好的蠟帶放入燒杯中,待蠟帶完全展開后,將涂抹好蛋清甘油的載玻片伸入燒杯中,使蠟帶粘到載玻片上,將粘有蠟帶的載玻片自然晾干后,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展片效果,取展片效果好的片子置于電熱鼓風干燥箱中于38℃下烘烤,直到片子完全干燥;
S25、取干燥的片子,依次放到分別加有二甲苯、1/2二甲苯、95%的乙醇、85%的乙醇、70%的乙醇、50%的乙醇、30%的乙醇、磷酸緩沖液、0.1%的苯胺藍染色劑的立式染缸中;在二甲苯、1/2二甲苯中各5min,95%的乙醇、85%的乙醇、70%的乙醇、50%的乙醇、30%的乙醇中各5S,磷酸緩沖液中10min,0.1%的苯胺藍(水溶)染色劑中30min;然后將染色后的片子取出,置于蒸餾水中30S,洗凈片子上的雜質后,過1/2二甲苯、二甲苯各10S,待片子干燥后采用中性樹膠封片;
S26、將所得的片子自然風干后,置于LeiCaDM6000B熒光顯微鏡下觀察并拍照。
[1] 黎雪蓮, 袁若, 柴雅琴, 張凌燕, 王娜, & 朱強. (2006). 基于靜電吸附甲苯胺藍和納米金固定過氧化物酶生物傳感器的研究. 分析化學, 34(3), 389-392.
[2] 肖錫林, 王永生, 李貴榮, & 呂昌銀. (2004). 甲苯胺藍共振光散射法測定納克級脫氧核糖核酸. 光譜學與光譜分析, 24(2), 190-193.
[3] 趙香汝, 王家鑫, & 崔平. (2000). 肥大細胞用甲苯胺藍染色之體會. 中國組織化學與細胞化學雜志, 9(3), 359-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