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黃吳茱萸為蕓香科植物吳茱萸Evodiarutaecarpa(Juss.)Benth,石虎Evodiarutae carpa(Juss.)Benth.var.officinalis(Dode)Huang或疏毛吳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實,始載于《神農本草經》,距今已有上百年歷史,是一種傳統中藥,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嘔、助陽止瀉的功效,常用于厥陽頭痛、寒病腹痛、嘔吐吞酸、五更泄瀉、高血壓等癥。吳茱萸堿是其主要生物堿成分,是色胺吲哚類生物堿。其遇濃硫酸或濃鹽酸顯橙紅色,放置轉為紅棕色,加水稀釋轉為藍色,堿化后產生污藍色沉淀。從吳茱萸果實中提取分離而得,有升高血壓作用。
1)抑制腫瘤細胞增殖,誘導腫瘤細胞凋亡壞死
吳茱萸堿能誘導人肝癌HepG2、黑色素瘤A375-S2、宮頸癌HeLa等多種腫瘤細胞凋亡。用64、16、4、1、0.25μmol·L-1濃度的吳茱萸堿處理HepG2細胞72h的抑制率分別為74.0%、69.0%、60.5%、44.0%、16.4%。DAPI染色后吳茱萸堿組癌細胞均表現出較為典型的細胞凋亡特征。
2)抑制腫瘤細胞侵襲和轉移
在研究中發現當腫瘤細胞在含有吳茱萸堿的纖維素結合板上培養時,其擴散受到明顯抑制。相對于順鉑會嚴重減少小鼠體重,吳茱萸堿并不對實驗期間小鼠體重產生影響。因此,吳茱萸堿有望作為一種有效化合物用于治療腫瘤轉移。
吳茱萸堿(0.03μmol·L-1~1μmol·L-1)劑量依賴性增強豚鼠離體心房收縮力,加快收縮頻率,達到1μmol·L-1時能引起最大收縮。競爭性辣椒素受體(VR1)拮抗劑Capsazepine(10μmol·L-1)、非競爭性VR1拮抗劑釕紅(10μmol·L-1)和選擇性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受體拮抗劑CGRP8-37(10μmol·L-1)能取消這種作用,提示吳茱萸堿對豚鼠離體心房的興奮作用與激活VR1促進CGRP釋放有關。吳茱萸堿能防止心臟過敏性損傷。
吳茱萸堿干預大鼠13周后,降低肥胖大鼠體重和Lee's指數,降低肥胖大鼠內臟脂肪重量和內臟脂肪重量指數,并降低肥胖大鼠血清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吳茱萸堿能逆轉肥胖并發的血管肥厚;與正常大鼠相比,肥胖大鼠胸主動脈組織和DRG中瞬態電壓感受器陽離子通道(TRPV1)表達降低,血清和腹主動脈CGRP增加。吳茱萸堿和辣椒素能增加胸主動脈組織和DRG中TRPV1的表達;吳茱萸堿能降低血清和腹主動脈中CGRP含量,其作用機制可能與調節血清、血管組織和DRG中CGRP和TRPV1的表達有關。
研究吳茱萸堿是否能抑制低氧誘導的炎癥反應,結果發現吳茱萸堿能夠劑量依賴性的抑制環氧化物酶(COX-2)和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達,減少前列腺素(E2)釋放。阻斷低氧誘發的AKt、70kDa核糖體蛋白S6激酶(p70S6K)和4E結合蛋白(4E-BP)磷酸化,調節低氧誘導性因子(HIF-1alpha)翻譯過程,對mRNA水平和蛋白降解率沒有影響。提示吳茱萸堿主要通過介導Akt和p70S6的去磷酸化而抑制低氧誘導的COX-2表達。吳茱萸堿顯著抑制醋酸引起的扭體次數,給予吳茱萸堿的小鼠離體回腸喪失了對感覺神經刺激的反應,保留了對迷走神經刺激的反應,吳茱萸堿通過感覺神經脫敏而發揮鎮痛作用。
吳茱萸中分離吳茱萸堿和吳茱萸次堿的方法,具體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取原料適量,加入1-50倍量的溶劑,所述溶劑為:甲醇、乙醇、丙酮、氯仿、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或其混合溶劑,混合溶劑體積比控制為1:9~9:1,或甲醇、乙醇、丙酮水溶液,控制體積比為50%~95%,提取1-5次,每次1-4h,合并提取液回收溶劑得到浸膏;
(2)將步驟(1)中得到的浸膏用1-100倍量的低極性溶劑脫脂1-5次,然后再用1-100倍浸膏量的1-10%的鹽酸、硫酸、硝酸或磷酸水溶液浸泡洗滌1-48h,如此操作反復進行1-6次;
(3)將步驟(2)中得到的洗滌后的固體加入到1-100倍量的1-20%的氨水、氫氧化鈣、氫氧化鈉或氫氧化鉀水溶液中,充分溶解1-48h,過濾,取出殘余固體,再加鹽酸、硫酸、硝酸或磷酸水溶液反應1-48h,過濾或離心,得到固體;
(4)將步驟(3)中得到的固體用1-200倍量二氯甲烷、氯仿、丙酮或乙酸乙酯溶解,再過濾或離心,得到固液兩相,取出固液相分別用1-100倍量1-30%的氨水、氫氧化鈣、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碳酸氫鈉、碳酸氫鉀、磷酸一氫鈉、磷酸一氫鉀、磷酸二氫鈉或磷酸二氫鉀的水溶液調節反應1-48h,液相部分經反應后,析出固體,過濾或離心,洗滌,干燥,得到吳茱萸堿粗品,固相部分經反應后,過濾或離心,洗滌,干燥,得到吳茱萸次堿粗品;
(5)將上述吳茱萸堿粗品和吳茱萸次堿粗品,用二氯甲烷、氯仿、丙酮、乙酸乙酯、甲醇、乙醇、異丙醇或它們的混合溶劑進行結晶和重結晶,最終得到高純度的吳茱萸堿和吳茱萸次堿晶體。
[1] 化學物質辭典
[2] 吳茱萸堿的藥理學研究進展
[3] CN201810317452.0從吳茱萸中分離吳茱萸堿和吳茱萸次堿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