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葡聚糖是由葡萄糖組成的一種多糖。某些細菌,特別是腸膜狀明串珠菌在蔗糖溶液中生長時產生葡聚糖,經過部分水解,溶于生理鹽水,可供代血漿之用,交聯的葡聚糖可作分子篩。
葡聚糖在食品工業上可作飲料、糕點等的增稠劑與穩定劑。經部分水解的葡聚糖在臨床上可用作代血漿。經交聯的葡聚糖為多孔性網狀結構物,稱葡聚糖凝膠,商品名為“sephadex”,有不同型號,每種型號具有特定大小的網眼,具分子篩作用。在凝膠過濾中用作過濾支持物,使分子大小不同的蛋白質、酶制劑等物質通過葡聚糖凝膠柱而分離純化。制糖工業中葡聚糖給蔗糖生產帶來危害,造成蔗汁過濾困難,糖液不易蒸發及結晶不佳等問題。口腔中的鏈球菌生成的葡聚糖可引起齲齒,危害人體健康。
目前,對于酵母葡聚糖含量的檢測方法有很多,都是對于酵母葡聚糖中水溶性葡聚糖含量的檢測方法,如利用多糖的還原性測定還原性多糖的方法有3,5一二硝基水楊酸鹽比色法;利用多糖在強酸性條件下脫水生成糠醛或其衍生物,然后再與酚類或胺類化合物縮合,生成有特殊顏色的物質的這一性質進行測定,這類方法有地衣酚?硫酸法、苯酚?硫酸法和蒽酮?硫酸法,其中非水溶性多糖很難徹底水解,若高溫水解則會破壞目的組分,無法用于產品質量的檢驗、監督,使得酵母非水溶活性多糖產品的質量控制、生產過程中非水溶活性多糖的檢測產生了很大的不確定性。國外常用酶法檢測法檢測非水溶性葡聚糖的含量,利用專一性酶對多糖底物的催化反應確認是否含有非水溶性葡聚糖,再結合其他方法測定非水溶性葡聚糖含量,但是此方法條件苛刻,對設備要求高,不適合一般實驗室操作。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CN201210278074.2提供了一種酵母葡聚糖中具有生物活性的非水溶性葡聚糖含量的檢測方法,采用特殊工藝除去單糖、低聚糖、水溶性雜多糖以及蛋白的干擾,采用合理的酸降解、水解,能夠將非水溶性葡聚糖完全轉化為水溶性葡聚糖,有效地解決了非水溶性葡聚糖難以降解或降解不完全的缺陷,減少了降解時間,降低了水解溫度,為酵母葡聚糖中非水溶性葡聚糖含量的定量檢測提供了依據。
主要步驟包括:順次經過除去堿溶性成分、除去酸溶性成分、濃酸降解、稀酸水解,將非水溶性葡聚糖完全轉化為水溶性葡聚糖,用苯酚?硫酸法測定非水溶性葡聚糖的含量,并對檢測方法進行精密度和回收率研究。
孫晶等人探討了燕麥葡聚糖、殼寡糖與中藥配伍的降血糖作用。選擇健康雄性小鼠60只,分為正常對照組、模型對照組及劑量Ⅰ組(燕麥葡聚糖、殼寡糖、富鉻酵母)、劑量Ⅱ組(黃精提取物、桑葉提取物、苦瓜提取物、富鉻酵母)、劑量Ⅲ組(燕麥葡聚糖、殼寡糖、黃精提取物、桑葉提取物、苦瓜提取物、富鉻酵母),每組10只,灌胃給予,實驗期30d,測定小鼠體重、空腹血糖值及血糖曲線下面積。結果表明,三個劑量組均具有明顯的降血糖作用,且劑量Ⅲ組降血糖作用優于劑量Ⅰ組和劑量Ⅱ組。
為了揭示燕麥β-葡聚糖復合凝膠的形成條件、形成過程, 樊蕊對兩種不同質量分數的β-葡聚糖(OG和LOG)及其OG和LOG比例對復合凝膠的流變特性、質構特性和微觀結構進行分析,篩選制備燕麥β-葡聚糖復合凝膠的制備參數,并進一步判定β-葡聚糖復合凝膠形成的分子作用力及其分子結構。結果表明,當β-葡聚糖總濃度12%,且當兩種葡聚糖質量比(LOG:OG)為1:1時,形成的典型凝膠儲能模量(G’)和損耗模量(G’’)均較大,其硬度為0.838N,顯著高于其他比例制備的凝膠(P<0.05),通過掃描電鏡觀察到,在此條件下制備的β-葡聚糖復合凝膠,表面致密,無明顯孔洞,并且通過分子作用力實驗表明β-葡聚糖復合凝膠形成過程中氫鍵和靜電相互作用起主要作用,且紅外光譜分析形成的復合凝膠不改變β-葡聚糖初級結構。因此,燕麥β-葡聚糖復合凝膠其流變特性和質構特性以及表面結構方面的性能均優于其單一組分的β-葡聚糖凝膠。此結論為優化推廣燕麥β-葡聚糖復合凝膠在食品工業中的應用提供了理論依據。
[1] 現代藥學名詞手冊
[2] 科學技術社會辭典·生物
[3] 孫晶,薛春玲.燕麥葡聚糖、殼寡糖與中藥配伍降血糖的協同作用研究[J].山東化工,2019(06):28-29.
[4] 樊蕊.燕麥β-葡聚糖復合凝膠制備技術及其凝膠機理研究[J/OL].食品工業科技:1-14[2019-04-22].
[5]CN201210278074.2 一種酵母葡聚糖中非水溶性葡聚糖含量的檢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