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細胞簡介
小鼠外周血中性粒細胞分離自外周血。外周血是除骨髓之外的血液,臨床上常用一些方法把骨髓中的造血干細胞釋放到血液中,再在從血液中提取分離得到造血干細胞,我們把這樣得到的干細胞稱為外周血干細胞,在二十一世紀初人類開始的生命方舟計劃中首次提出外周血這一新概念。白細胞是一類無色、球形、有核的血細胞。白細胞不是一個均一的細胞群,根據其形態、功能和來源部位可以分為三大類 :粒細胞、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其中粒細胞又可根據胞質中顆粒的染色性質不同,分為中性粒細胞、嗜酸粒細胞和嗜堿粒細胞三種。
中性粒細胞是在瑞氏(W right) 染色血涂片中,胞質呈無色或極淺的淡紅色,有許多彌散分布的細小的(0. 2~0. 4微米) 淺紅或淺紫色的特有顆粒。細胞核呈桿狀或2~5分葉狀,葉與葉間有細絲相連。中性粒細胞具趨化作用、吞噬作用和殺菌作用。中性粒細胞來源于骨髓,具有分葉形或桿狀的核,胞漿內含有大量既不嗜堿也不嗜酸的中性細顆粒。這些顆粒多是溶酶體,內含髓過氧化酶、溶菌酶、堿性磷酸酶和酸性水解酶等豐富的酶類,與細胞的吞噬和消化功能有關。
中性粒細胞在血液的非特異性免疫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處于機體抵御微生物病原體,特別是在化膿性細菌入侵的第一線,具有很強的吞噬活性,可吞噬細菌、衰老的紅細胞、抗原一抗體復合物和壞死的細胞等。中性粒細胞內含有大量溶酶體酶,因此能將吞噬入細胞內的細菌和組織碎片徹底分解。當中性粒細胞吞噬數十個細菌后,自身發生解體,所釋出的各種溶酶體酶類能溶解周圍組織而形成膿液。中性粒細胞是人體內壽命最短的細胞,一般體外培養12-24h內活性穩定,48h活性下降,96h基本死亡。
方法簡介
紀寧生物實驗室分離的小鼠外周血中性粒細胞采用取外周血、通過密度梯度離心法制備而來,細胞總量約為5×105cells/瓶。質量檢測
紀寧生物實驗室分離的小鼠外周血中性粒細胞經瑞氏染色法,純度可達90% 以上,且不含有H IV -1、H BV 、H C V 、支原體、細菌、酵母和真菌等。培養信息
培 養 基 :含FBS、生長添加劑、Penicillin、Streptom ycin等細胞培養狀態
發貨時發送細胞電子版照片使用方法
小鼠外周血中性粒細胞是一種懸浮細胞,細胞形態呈圓形,在紀寧生物技術部標準操作流程下,細胞不增殖。不傳代。建議您收到細胞后盡快進行相關實驗。客戶收到細胞后,請按照以下方法進行操作
1. 取出T 25細胞培養瓶,用75% 酒精消毒瓶身,拆下封口膜,放入37℃、5% C O 2、飽和濕度的細胞培養箱中靜置3-4h,以穩定細胞狀態。
小鼠外周血中性粒細胞
注意事項
特殊注意事項
5. 此細胞為懸浮細胞,請注意不要直接倒掉,造成損失。懸浮細胞因多數胞體較小,離心收集時,請注意懸液中細胞是否收集完全,可適當加大離心轉速200轉或增加離心時間3-5m in,增加細胞獲取量。